Photo by The Climate Reality Project on Unsplash
文章同步發佈於:https://kaochenlong.com/2021/09/18/self-taught-material/
本文開始前先跟大家說個年輕時候的小故事
學生時期,那時候網路不發達,不像現在隨手就一堆看不完的資訊。我永遠記得我那時候為了學 Photoshop 的火焰字特效,常常會跑到天瓏書局看白書。
為什麼看白書?就學生窮啊,對當時的我來說電腦書不便宜,特別是那種全彩印刷的更是捨不得下手,那時候也沒有像現在身上有手機可以拍照,所以我常常就一邊看一邊拿出自己的小本子抄筆記,速記重點步驟,還得留意看老闆會不會走過來趕人(即使後來認識老闆,還是會覺得他給我很兇的印象)
就這樣,我一次偷學個三個、五個特效,累積下來我對 Photoshop 也就越來越熟,甚至還能自己組合出新的效果出來,我也是因為 Photoshop 才有機會進到學校的電算中心打工,然後才開始學著寫程式的。
不得不說,我覺得我當年這樣的學習雖然有點辛苦,但成效十分顯著。
回來主題,關於自學教材的選擇,依序我會推薦:
我的推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請見以下說明自行評估、選擇。
「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官方文件擺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看它!」
-- 高見龍
官方網站上的文件或手冊,是很多新手工程師會跳過的資料,不是覺得太簡單沒意思,就是覺得太無聊不想看或是太難看不懂。很多時候只要耐著性子把官方文件或教學看過一次再出發,在工程師的這條路上會少踢很多石頭。
這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老實說我也是會跳過手冊的人,想想看如果你買了一台「就。很。Pro」的新手機,你入手的時候會把附的手冊看完才開機嗎?我應該不會,我猜大部份的人也不會,除非發現怎麼弄都開不了機才會回頭看手冊。
是說有時候也是要吐槽一下官方文件,不一定都是寫給新手看的,比較多是給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工程師看的,甚至有些文件我覺得根本不打算給普通的工程師看,看看那精美的 JavaScript 規格手冊 ECMA-262。
你可以把官方文件當做權威單位(Authority),這裡的資訊應該會是最新、最正確的,跟它抵觸者無效。只是官方文件比較像是片段的資訊,需要閱讀者主動把這些片段組合成更有用的資訊,這有點難度。有些官方網站會提供基本的 Tutorial 教學文件,但也大多就點到為止,如果想要再進一步的客制化,或是覺得想要有更實務的應用情境,那可以考慮找書來看。
我知道很多同學在寫專案的時候常會 google 關鍵字,然後翻到某些部落格文章就直接 copy / paste 裡面的程式碼來解決問題,你有沒有想過部落格的作者說不定寫的是有問題的?與其到處亂看部落格文章,我更建議新手學習者可以順著同一個作者的脈絡跟著學,畢竟外面的部落格文章也不知道寫的對不對,對新手學習者來說沒辦法判斷。
書是一位或多位作者把他想表達的內容,用同一個脈絡表示出來的方式。
有些比較專業的出版社,會請專業的技術編輯校閱過內容,確保內容無誤,畢竟印刷出去就不容易修改了。所以如果不熟作者的背景,那跟著出版社大致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如果各位的英文閱讀能力還行,我會推薦以下幾間品質還不錯的幾家出版社:
連結:https://pragprog.com/
不是量產型的書店,但對內容跟作者都算滿挑的。老闆本人是技術圈的前輩,我的 Ruby 主要就是看他的書學的。是個很 nice 的人,他上回來台灣玩的時候我們帶他去熱炒店體會一下在地飲食,還順便賺到了他的親筆簽名。
連結:https://www.manning.com/
作者大多是技術大神,品質挺好的,而且常會先推出「早鳥方案」,就是作者其實還在寫,但可以先讀幾個章節。
連結:https://www.oreilly.com/
動物封面的書,品質不敢說每本都是大作,但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雷。
是說,講到這裡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英文寫的就比較專業,外國的月亮也有不圓的,也是有出版社為了拼量產沒什麼在把關的,某家 P 開頭 T 結尾的出版社的書就要仔細挑,品質好壞可能會差很多。
中文出版社基本上沒什麼選擇就是那幾家,但我覺得我寫下去的話可能又會得罪人,所以我就先 PASS 了(是說我好像也沒在怕?)。針對個別程式語言或技術的推薦書,可以另外再開主題來聊聊。
實體書或電子書都好,如果有辦法習慣電子書,Kindle 或 Kobo 閱讀器都挺好的(我自己 Kindle x 3, Kobo x 1),搭車通勤的時候如果可以空出一隻手就能閱讀,滿方便的。不過如果你還是喜歡手指跟紙張之間的摩擦感,或是習慣在書上畫線做筆記的話就選實體書吧。
附帶一提,如果閱讀電子書的話,建議不要用 iPad 或手機閱讀,並不是它們做的不好,而是 iPad 或手機有太多誘惑,時不時就來個訊息通知或是順手滑一下 FB / IG,然後就被帶離閱讀的情境了。電子閱讀器比較沒這個困擾,因為它設計就不行或不容易上網。
不管如何,練習並且養成閱讀習慣是很重要的。
時代在進步,直播設備的軟硬體設備成本跟技術門檻的也降低不少,很多人以為開個鏡頭或接上麥克風,把影片上傳到 Youtube 就能當網紅,或是開課賺錢。對,我就是在說我自己。
開課不難,但要開好的課很難,不過一般人並沒有分辨好壞的能力,只要好像聽過這個大大的名字就會覺得這個課程應該也很厲害不錯。對,我還是在說我自己。
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我看到不少的講師就真的是「講師」,可能只是看看官網的文件再加上一些其它課程的內容組合一下,做一下精美的投影片,不一定有實務經驗值就能開課了。
我沒有在說誰,如果大家認為我有在說誰,那一定就是在是說我自己!
這沒有不對,因為這對全新的新手來說也是有幫助的,等於是有人幫忙整理文件再順著講一次,滿好的。但因為少了實務經驗,可能不小心就會被學生問倒,而且聽起來就少了那種拳拳到肉的打擊感。
我知道有些行銷手法會在文章介紹其它家課程好棒棒然後偷渡自己的課程在裡面,我沒打算這麼做,所以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或擋人財路),國內的同業我就先暫時不介紹(扣除自家課程之外,真的要推的話我應該會推六角吧,因為老闆是很認真在做教學的人)。國外的話,我自己主要是用 Udemy 再搭配一些特定領域的訂閱課程:
Udemy 是個不錯的選擇,幾乎一年到頭都有「特價 10 元美金」的促銷活動,促銷到我覺得那個促銷價根本就是售價,原價都只是參考用而已。所以就算真的被騙,就只被騙台幣三、四百塊,心疼指數還好。
雖然我自己也有開設線上課程,我也還是會購買很多同業的課程來觀看:
主要是想要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一門技術大概在做什麼,Udemy 對我來說是個很方便的地方,花 10 塊美金就有人幫你把這個圈子的開發工具跟生態都整理好:
所以我也這樣不知不覺就買了 89 門課!
樹大有枯枝,Udemy 上雖然優秀的課程不少,但也有不少...嗯,我覺得不太行的那種,例如有次我看到某個 Ruby 相關的課程開限免活動,我就跟著鄉民點進去註冊 && 觀看,結果發現教的內容真的不太行。就那種看的出來講師會寫程式,但對 Ruby 或 Rails 明顯不太熟,教授的內容也算是 anti-pattern,所以在看完之後我就直接給了一顆星評價。
我知道這看起來像是文人相輕、同行相忌的酸民行徑,但我還是這麼做了,結果原來 Udemy 平台作者看的到是誰給一顆星啊(怕),他還私訊來給我說:
為什麼很傷?因為限免的關係,當時有幾千個購買數,但只有 2 個評價。一個給 4 顆星,另一個是我給 1 顆星,這樣平均起來就是 2.5 顆星,超難看的。
然後我就洋洋灑灑回了一篇覺得哪裡寫不好的地方,結果得到回應是:
原來有這種操作手法啊!
最後我還是把一星評價撤下來了,只是在那之後我購買課程就會更注意評價數而不是購買數了。
訂閱課程大多是每個星期會推出一到兩集影片,介紹比較進階的主題或是系列單元,就以我自己待的 Ruby 圈來說,我有訂閱的有 GoRails 跟 DriftingRuby,他們兩間應該算是競業,因為我覺得這樣可以看到不同的講法,滿好的。
價格大概從每個月從 15 ~ 30 美金不等。我自己算過,這些加一加,我每個月花在書、課程跟訂閱上的錢錢,差不多是 120 ~ 150 塊美金吧。
貴嗎?可能有點。但在我能力許可範圍內我就當做是投資,如果連自己都不願意投資,難道期待在夢裡有人來找你練功,然後睡醒就變成超級賽亞人嗎?
我從 2019 年 1 月開始收聽 Audible 到現在,每個月一本現在也有幾十本了:
我聽的有聲書軟硬主題都有,聽這個主要是不希望自己只會寫程式,而且一併加強自己的英聽能力。我每天通勤聽 1 小時,我覺得自己的英聽能力在這二年多來有變好不少,至少看英文演講或是 Netflix 影集的時候越來越能跟上節奏或笑點。
社群大大們通常獲取資訊的來源比較快,管道也比較多,所以我常會當個小粉絲默默追蹤,看看他們最近在看些什麼、寫些什麼或是吵些什麼。社群管道很多,我自己平常主要是從 Twitter 得到比較多資訊,這裡行銷廣告比較少而且討論有時候更直接更激烈,我喜歡這樣的討論。至於 IG 或抖音什麼的就算了。
我要來自肥一下,這是我的 Twitter 帳號 https://twitter.com/eddiekao
如果有其它值得追蹤的大大也歡迎在留言分享。
以上,是我到目前每天的自學教材跟管道,大多都還是現在進行式,而且每天都在進行。
那實體課程有推薦的嗎?有啊...(遞名片)
在家看影片學功夫還好,嚴格說來,如果要講到實體課程就不太算是「自學」了。實體課程的優缺點大家看這麼多課程行銷文章也差不多都知道了,好處就是課程講授者在現場,有問題可以發問。
我們辦實體課程這幾年下來有累積一些經驗值,關於實體課程也可以再另外來寫一篇。
...to be continued ✌️
文章同步發佈於:https://kaochenlong.com/2021/09/18/self-taught-material/